在金庸的经典小说《天龙八部》中,乔峰在塞外帮阿紫治病时科元网,意外结识了一位名叫“耶律洪基”的契丹人,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人竟然是辽国的皇帝。或许有人会认为耶律洪基是金庸为情节需要而虚构的角色,但事实上,辽朝历史上确实有一位名叫耶律洪基的皇帝,他就是辽道宗。然而,真实的耶律洪基并非如小说中那般英明神武,实际的他是一个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糊涂皇帝。他深信奸臣的谗言,致使辽朝的才女皇后和太子都死于非命。最为惨痛的是,这位风华绝代的皇后竟是被他亲手打死的。在辽宁省博物馆中,至今保存着这位皇后陵墓中出土的三块用汉文和契丹文刻写的哀册及册盖。人们常为这些稀有的契丹文字和精美的书法所吸引,却少有人提起这位皇后不为人知的悲惨命运。
在这里,我们一边欣赏这些珍贵的文物,一边来回顾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展开剩余78%辽国自耶律阿保机建国伊始,便确立了耶律家族与皇后述律平家族世代联姻的制度。阿保机自比汉高祖刘邦,认为述律家族如同辅佐自己的萧何。因此,他赐予述律家族姓氏“萧”。因此,辽国的萧氏家族的女孩天生便有机会成为皇后或王妃。从出生起,她们便由父母精心培养,期盼她们有朝一日能成为皇后。1040年,国舅萧孝惠(萧孝忠)生下了一位美丽的女孩,因家中信佛,他为孩子取名萧观音。萧孝惠为女儿聘请了宋朝的博学儒生教授她琴棋书画,萧观音聪颖异常,十四五岁时便已精通诗词歌赋,尤其擅长弹奏琵琶。
1056年,16岁的萧观音凭借美丽的外貌、优雅的气质、温婉的性格以及卓越的才学,被选为新皇帝耶律洪基的皇后。婚后不久,萧观音便为耶律洪基生下了太子耶律浚。耶律洪基钟情汉学,萧观音擅长诗词歌赋,两人的兴趣和性格非常契合。耶律洪基经常让萧观音应景作诗。一次,耶律洪基在打猎途中,萧观音即兴作了一首七言绝句《伏虎林应制》,赞美辽道宗的英勇,诗中写道:“威风万里压南邦科元网,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这首诗气势磅礴、语言铿锵,流露出萧观音对辽道宗的崇拜,展现了她豪放的个性。
然而,萧观音所敬仰的辽道宗并非如诗中所赞扬的那般英明。1063年,耶律洪基信任的权臣耶律重元伪称生病,企图诱使耶律洪基外出打猎时遭遇刺杀,篡位之谋险些得逞。幸得耶律良察觉并及时通报,虽然一开始耶律洪基并不相信,但在确认了耶律重元有反叛之心后,终于展开了平叛行动,将叛徒除掉。
经过平叛胜利,辽道宗为庆祝决定大摆宴席,宴请群臣,顺便显摆皇后的才华。他让萧观音在众人面前作了一首应景的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其中写道:“虞廷开盛轨,工会合奇深,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诗中不仅歌颂了辽朝的盛世,也表达了辽道宗继续辉煌的期待。这首诗赢得了群臣的赞誉,耶律乙辛等权臣趁机拍马奉承,令辽道宗更加自信,认为自己是千古明君。
然而,萧观音并未因此获得幸福。她接触宋朝乐师赵惟一后,开始创作宋词并学习谱曲,欲将诗作变为美妙的歌曲流传四方。此举为耶律乙辛提供了机会,企图借此除掉她。他四处散播谣言,称皇后与赵惟一有染,甚至让辽道宗听到了这些话。虽然耶律洪基半信半疑,但他对皇后的疏远渐行渐远,最终让萧观音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不解。
为了进一步激化矛盾,耶律乙辛伪造了萧观音的“情诗”,并巧妙地将其与所谓的“十香词”一起送至辽道宗手中。由于皇帝相信了这些谣言,他愤怒地前往皇后宫中,在没有听取任何解释的情况下,痛打萧观音并将其致命。耶律洪基认为皇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于是命宫人用白绫将其勒死。
此后,萧孝惠认为女儿确实有不忠行为,于匆忙将其埋葬。而耶律乙辛则趁机将太子耶律浚软禁并最终毒死。随着岁月流逝,辽道宗晚年悔恼不已,但已无力挽回曾经的错误。
1101年,耶律洪基去世,将皇位传给了太子耶律延禧,即辽朝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天祚帝上台后,报仇雪恨,为祖母和父亲复仇,严惩了所有参与冤屈萧观音和耶律浚之人,特别是将耶律乙辛满门抄斩。1102年,天祚帝追封萧观音为宣懿皇后,并将其与辽道宗合葬于辽庆陵。为了保护皇家的形象,哀册并未写明她的悲惨过往,而是将她的事迹美化。
然而,辽朝的灭亡让这段历史更加悲惨。女真人推翻辽朝后,金兵洗劫了辽朝的皇陵,萧观音的遗体被丢弃在墓外,尸体被践踏。时至今日,只有少数的辽代文物被保存在辽宁省博物馆。这些哀册不仅是文物,更见证了一个被历史遗忘的故事——一位才女皇后的悲剧命运。
发布于:天津市通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